业界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  业界动态

南京理工大学:AI加速移动应用智能化

发布人:张晓爽时间:2020-06-19浏览:10

2020-06-03 中国教育网络

近年来,南京理工大学从全流程、一体化、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出发,转变传统信息化孤立系统建设方案及模式,推进校园信息化一体化发展。随着学校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移动服务已成为师生的迫切需要。学校移动应用建设自2013年启动以来,不断深入响应师生需求,陆续上线了一系列移动办公、方便师生的应用,全面覆盖学校办文办会、教育教学、生活服务等各个方面,延伸了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空间。

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之一,移动服务平台以学校共性能力平台为支撑,以师生服务为出发点,旨在打造高效、便捷、智能的师生连接器,为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全量数据为基,支撑移动服务平台建设

移动服务平台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它是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织部分。为更好地推进智慧校园一体化建设,改变数据竖井、系统孤立状态,南京理工大学打破传统壁垒,构建具备战略性、全局性的校级全量数据大厦,打造数据中台,全面提升数据服务能力。

对于移动服务平台和学校其他应用系统,摒弃原有单独配置数据库的方式,在统一的“数据资产大厦”中,通过配置租户、分配权限进行统一规划,提供实时数据保障;统一数据标准、规范数据格式,避免标准不一导致事后补救的问题;打造全面和开放的数据服务体系,支撑快速敏捷开发模式。通过数据资产大厦建设,解决传统的系统中数据与应用之间紧耦合问题,从“基于系统建设去沉淀数据”转变为“基于标准化数据底座而开展业务”的新模式,也就是从应用开发到数据开发。

移动服务平台以全量数据大厦和数据中台为基础,与南京理工大学智慧理工服务门户(PC端)并行,践行南京理工大学“数入一库、数出一库”的数据开发理念,让师生切实感受到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便利,全面提升校内师生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以二维码为介,打造校园“一码通”

随着智慧校园建设的不断推进,移动服务平台和智慧理工服务门户功能的逐步完善,平台间的数据交互愈加频繁,带有用户身份、认证等信息的“识别码”机制在系统间的交互显得尤为重要。为更好地实现线上用户身份自动识别、用户所在系统自动定位、用户导向实时追踪,南京理工大学启动校园“一码通”建设,减少因线下识别不准确、无法全向比对信息、定位复杂带来的不便。

利用校园“一码通”,实现数据信息线上传递、自动识别、实时追踪,为大预约平台、流程引擎、电子支付等应用提供带有用户身份的电子凭证信息;建立了标准统一、信息完善、安全可靠的身份核查库,通过在线查验和接口同步等多种形式,实现电子凭证信息的展示及核验。校园“一码通”提供了学校活动预约、场馆预约、体检预约等预约服务的在线制码功能,师生可凭借电子身份码完成身份核验、座位核查、体检等服务。

在疫情期间为符合进校条件且申请审核通过的学生提供返校电子凭证,协助教职工检查、核验学生身份,简化返校流程,真正做到便捷师生、推进数据交互。校外人员进校申请审批通过后,下发进校二维码,通过扫码,实现人员可管、流量可控、信息可查、流程便利。

夯实后台,构建个性化前台

南京理工大学移动服务平台自20137月启动建设以来,至今已有7年时间,期间经历了服务号、企业号、App的建设更替,逐步形成一个后台(移动门户管理后台)、两个前台(微信企业号、App)的架构体系。

 1.移动门户管理后台

移动门户管理后台作为移动服务平台应用、权限、数据、日志等的管理工具,提供对微信企业号和南京理工大学.App的统一管理,主要包括系统控制台、应用管理、通讯录管理、消息管理、操作日志和权限、第三方应用统一接入等功能。技术层面,能够有效解决移动服务平台应用分散、无法集中管理、人员数据无法集中维护等问题。

通过对接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实现人员信息及权限分配统一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提升移动门户管理后台的便捷性及完整性;管理层面,无论是自建应用还是对接第三方服务,都执行统一界面、统一上下架管理。

 2.微信企业号和App

南京理工大学微信企业号作为移动服务平台轻量级应用的载体,主要包括查询、回复、申请、登记等轻量级功能,涉及办公服务、财资服务、教研服务、预约服务、学生服务、公共服务、校内工具、审批服务、其他服务9类应用,提供轻量级“教、管、学”等核心应用,兼具校内信息浏览及查询、审批事项查询及处理、服务预约、细节查询等日常功能。

与南京理工大学企业号相比,南京理工大学.App展示页面更能兼顾南京理工大学移动服务平台交互规范,其风格更具南理工特色,同时,可根据用户身份和使用习惯自动配备学校要闻、活动、日程、课表等首页内容,提供因人而异的个性化展示,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使用体验及更高效的服务质量。

截止到20204月,企业号已陆续上线服务50余个,用户数达5.5万余人,日均活跃数超过万人,南京理工大学.App已有序提供应用和服务30余个,下载次数达5万余次。

深度感知,做创新的移动服务平台

为进一步服务好师生,南理工开发了智能、易用、好用的校园移动应用。

 1.“小兰”机器人,AI加速校园智慧化建设

智能机器人问答系统“小兰”是南京理工大学信息化处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探索,是一款可为师生用户提供智能咨询的AI应用服务。“小兰”结合学校全局大数据分析,为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核心业务服务,为用户提供智能、快速、准确的咨询和实时解答服务。“小兰”机器人知识库涵盖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教务处、财务处、保卫处、后勤等多部门业务范围,在英语四六级考试、研究生招生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业务期间加推特色问答专题,并在新冠肺炎抗疫期间提供疫情最新动态查询、在线问诊、患者同程查询等切合实际的问询应用。

 “小兰”智能客服机器人自上线以来累计提问超过1.6万条,解答率达74%以上,未获得满意答复的问题均转移到交流平台进行人工问答。

 2.交流平台,畅通师生与校内部门交流渠道

交流平台是体现“以人为本、用户为先”服务理念、畅通校内交流渠道的综合咨询平台,校内师生可通过该平台随时随地反映工作、学习、生活及学校教育、管理、服务和校园环境等各方面问题、意见和建议。交流平台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成为智能机器人问答系统数据库源头之一,为“小兰”机器人提供人工解答服务。用户在交流平台发起咨询后,系统将实时提醒相关业务负责人和部门领导进入办事大厅进行答复。

南理工交流平台已有10年历史,移动端在2013年上线,仅2019426日到2020426日,交流平台就新增咨询共计9578条(移动端8716条,占比91%)。

 3.预约平台,便捷服务校园日常

南京理工大学预约平台是指微信企业号和南京理工大学.App上的综合预约服务。预约平台秉持“方便师生、精准管理”的建设理念,实现线上活动预约、场馆预约、体检预约等预约服务,涉及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和健康等各方面。校内师生可通过预约平台随时随地根据活动列表、场馆详情、体检详情,结合自身安排发起线上预约、报名、支付、选座等,管理人员可实时在线统计预约人数、核销活动或场地资源等。

预约平台结合校园“一码通”,实现预约后自动生成带有用户身份、预约等识别信息的“识别码”,以便管理人员核验预约信息、核实用户身份。活动预约自上线以来共发布各类活动156场,参与师生5万余人。

体会和思考

 1.以学校信息化一体化框架为基础,统筹规划移动服务是关键。移动服务要严格执行全校“一盘棋”的设计思路,与PC门户共享底层数据中台的支撑,共享统一认证的支持、共享任务中心的推送、共享网络安全体系的保护。体系架构需深入思考和设计,按照哪些应用适合落地到移动端、哪些应用适合落地到PC+移动端统筹考虑。

 2.从师生好用、易用出发,不断更新迭代移动服务连接器。信息化做的就是“连接”,移动服务作为好用“连接器”的代表,将一些师生急用的应用快速上线,其关键是不断迭代、及时更新。因此,移动应用的持续迭代很难靠传统项目的建设方式达成,而应该用运营服务的方式来不断完善。

 3.引入公有云能力,解决底层系统无关性是方向。每一个学校单独建设App,并不断迭代更新的代价是巨大的,引入公有云基座以解决学校移动平台与操作系统的无关性,如:微信、企业微信、钉钉作为学校移动平台的基座,特别是公有云的人脸识别能力、及时通讯能力、AI能力是高校自身很难建立起来的。以覆盖面广的公有云平台为基座,其上建设学校特色应用,可实现内外融合,减少投入及师生培训成本。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基于微信的移动服务,几乎每位师生在步入高校前就有使用微信的习惯,高校就读或任职期间利用微信关联学校移动服务平台,使用学校移动服务,离校时自动切换校友身份,继续与学校保持连接,进入校友服务区域。



本文刊载于《中国教育网络》杂志20205月刊,作者为涂庆华、饶亚、仲媛,作者单位为南京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