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211工程”三期公共服务体系项目验收会在北京昌平召开

时间:2012-03-05浏览:370

 

3月2日下午,中国石油大学“211工程”三期公共服务体系项目(“图书文献保障系统”建设项目和“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验收会在北京昌平中油大厦举行。验收专家组由中国地质大学网络中心主任黄维平、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杨毅、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长季淑娟、中国矿业大学网络中心主任杨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中心主任王琪全组成。

验收会上,项目负责人向专家组汇报了项目建设目标完成情况、建设成效和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着重汇报了设备购置、使用和受益面,以及项目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绩效等情况。验收专家组认真审阅了各项目的验收报告和有关材料,听取了各项目负责人的汇报,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并进行了实地考察。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所取得的成绩并一致认为,“图书文献保障系统”建设项目和“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很好地完成了立项任务,项目建设经费使用合理,建设成效显著,达到了预期目标。建设项目的完成改善了学校的科研信息环境,促进了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使学校数字化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通过“211工程”三期的建设,我校累计投资1026.8万元,主要以青岛校区网络建设为主。青岛校区办公网络核心、汇聚交换机全部采用北电公司的Passport 8610,该设备支持万兆链接,满足未来网络需求;各楼宇至网络中心全部实现双1000兆链接,楼内局域网络全部过渡到100兆到桌面。青岛校区学生宿舍网络全面覆盖校区内的所有学生宿舍,联网设备采用H3C公司的网络设备,主干网络采用万兆链接,楼内100兆到宿舍。办公网络和学生宿舍网络互联互通,IP地址全部采用教育网分配的互联网地址,入网计算机达23000多台。青岛校区对外Internet路由设备有5套,其中一条1000兆链路接入中国海洋大学的教育科研网络;一条1000兆链路接入青岛联通;一条200兆链路接入青岛移动;一条155兆链路用于教育网IPv6从青岛校区直接接入济南山东大学;青岛和东营校区之间通过联通和电信两条155兆链路互联。

以青岛校区为主参与CERnet 下一代CERNET2既IPv6研究项目,两期项目共获得发改委和教育部国拨资金200万元。根据教育部IPv6二期项目的部署要求,我校在二期项目验收时已完成1万以上IPv6用户的接入服务,100用户以上的纯IPv6接入服务,提供IPv6试商用服务,建设IPv6相关的信息服务,达到了验收标准。

网络安全建设是211工程”三期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的发展,网络运行受到病毒、黑客以及网络滥用等因素的困扰。为保证网络的安全运行,211工程”三期期间加大网络安全投入的力度,先后部署了网络流量监控系统、网络防病毒系统、网络邮件防火墙、Windows系统补丁自动升级系统、内容过滤和带宽管理系统,有效的保证了网络的安全运行,为师生提供了更安全的网络服务。

在网络建设的同时,网络应用水平也得到提高。两校区已实现了“校园一卡通”系统,并将“一卡通”的应用服务延伸到了教学管理,如教室一卡通开教学柜,微机室上机管理等。网络中心在用服务器近百台,为校内的各种网络应用系统提供服务和技术保障。网络常规应用也得到加强,教职工电子邮箱用户数近5000个,VOD系统,BBS系统等也由网络中心提供技术保障。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完成了基础架构的准备工作,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尚待有计划、按步骤进行。

我们通过建立评价和监控网络健康网络流量的监控平台,监控每一个智能交换机的每个端口,并使每一个用户的端口流量行为都在网络管理员的监控之下,并保留长期的历史监控流量图形资料,从而确保问题的提早发现和提早解决。

我校校园网络被山东省教育技术与装备协会评为山东省“十一五” 校园网建设与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校园一卡通系统被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评为“高等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