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
新年伊始,教育部首次正式推出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这不仅在中国是第一次,在国际上也是第一次。同时,这也是为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写好教育“奋进之笔”要求,交出的一份高等教育“得意之作”。
一、推进在线开放课程的重大意义
主要基于两个基本判断:重大意义和重大机遇。
一是重大意义。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教育改变人生,网络改变教育。2012年是世界慕课元年。作为互联网和高等教育结合的产物,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开始兴起。慕课这种新型课程及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和学校的围墙,颠覆了传统大学课堂教与学的方式,能够真正推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变革,是一种革命性的变化。现在的大学生都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对互联网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他们习惯和善于使用“互联网+”的方式学习知识、捕捉信息。
二是重大机遇。也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探索给中国高等教育“变轨超车”提供了重大机遇。慕课建设正在成为世界各国争夺下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主导权、话语权的重要阵地和焦点领域,并日益成为争夺教育对象、输出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在慕课建设方面,我国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在起步阶段就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我们要抓住慕课这一最典型、最前沿、最显性、最容易让所有人有感受度的特点,积极主动作为,以点带面,赢得未来。以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为抓手,进而推动更多“互联网+”、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育创新,大力度推进大学教学变革,推动和领跑世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成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全面“变轨超车”的排头兵。
二、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的主要做法
2013年是中国慕课元年。近年来,我们大力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取得了骄人成绩。
一是起步早。2012年8月,教育部派出开放教育资源考察团赴美国、日本考察慕课建设。2013年4月起,我国多所高水平大学陆续在国际著名课程平台开课;5 月,教育部召开网络开放教育与高等教育改革研讨会,实施顶层设计,探讨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与实践;10月,我国第一个慕课平台上线。2014年4月,教育部成立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多家慕课平台开始上线服务。
二是定位高。我国的慕课建设刚一起步,就确定了要体现中国特色、世界水平,并明确了四条推进思路。第一要促进高校教学改革。国外发达国家慕课应用对象主要是社会学习者,而我国则主要定位于大学内教育,推进共享校际优质教学资源和打破“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促进教学内容、方式方法改革,提高高等教育教学整体质量,在此基础上兼顾社会学习者。第二要多模式建设与应用。我国借鉴发达国家慕课“大规模”的优点,同时考虑到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不宜采取统一模式,提出了以提高质量为目标、“大规模开放”和“小规模定制”并重的多种建设应用模式,满足不同层次类型高校的需求。第三要适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需要。国外发达国家主要采用线上“人机对话”教学方式,而我国则要以学生为中心,推动线上知识学习和测验、互动,线下翻转课堂讨论辅导,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面对面的育人教育。第四要建设管理两手抓。在大力推动建设的同时,要求地方和高校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明确主体责任,有效保障课程建设质量和课程安全。
三是力度大。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指导性文件,2015年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提出以“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为方针,立足自主建设,注重应用共享,加强规范管理。2016年6月印发了《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部属高校大力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并提供了资金和政策保障。2016年9月印发了《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将学生有组织学习在线课程纳入学分管理。2017年启动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此外,教育部还多次组织工作研讨和举办慕课建设培训班,几万名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接受了专业化培训。
四是速度快。中国的慕课建设与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国内有关高校和机构自主建成十余个慕课平台,460余所高校建设的3200余门慕课上线课程平台,600多万人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5500万人次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选学课程,我国慕课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一。有201门慕课登陆国际著名课程平台,“清华汉语”等中国慕课进入2016年国际著名课程平台前10名,慕课建设已经走入世界前列。此外,我们探索总结出“1+N”(1门课程+N个学生的虚拟课堂)、“1+M+N”(1门课程+M所学校+N个课程班)、“MOOC+SPOCs+翻转课堂”以及“在线开放课程+线下见面课/直播见面课”等多种应用模式和案例,研究机构、课程平台和高校积极探索制定《在线开放课程设计与制作规范》《开发流程》《知识产权处理》等多种规范,为制定中国慕课标准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主要“靓点”
一是课程质量高。高水平大学积极参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主建设的344门课程入选,占比70.2%。一批院士、教学名师、长江学者纷纷加入课程建设,教授领衔的课程有340门入选,占比69.4%。
二是共享范围广。入选课程中,选课人数超过10万人次的有78门,占比15.9%。其中国防科技大学建设的“大学英语口语”选学人数超过98万人次,同济大学建设的“高等数学”选学人数近85万人次,北京大学在国际平台上线的“Chinese for Beginners”(“初级汉语”)选学人数达45万人次。
三是应用效果好。入选课程坚持“学生受益第一、开放共享为先”的基本理念,重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重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强化线上与线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跨区域、跨学校推动东中西部高校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在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是示范作用强。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是在3200多门上线课程中,由地方和高校从已经完成两期教学的课程中推荐1383门课程,再优中选优产生的。这些课程运用信息技术重构课程体系和内容,构建教与学新型关系,具有完整的教学组织活动,并能提供持续的线上教学服务,适合大规模在线学习和混合式教学,必将为今后的慕课建设应用起到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四、下一步工作的主要任务
我们紧紧围绕提高质量、推进公平这两个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核心任务,以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为重要手段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服务于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建设目标。
第一,建好一流课程。建设两个“一万门”精品课程。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到2020年,教育部要认定3000门“大规模”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再推出7000门线下精品课程,合计推出1万门国家级一流精品课程。同时,推动各省市区因地制宜建设推出1万门线上线下省级一流精品课程。以此推动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跃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建好一流课程标准。制定慕课国家标准,力推成为国际标准。中国慕课建设应用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方案,创造了中国模式。今后,我们将积极研究制定慕课国家标准,并力争把中国标准推向世界,为世界慕课标准制定提供中国方案。
第三,在建、用、学上下功夫。发挥中国独特优势,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更多教师建好课、用好课,推进更多学生学好课,真正让学生受益。我们刚刚召开的推进会,就是发出了建、用、学的强烈信号。我们特别是要加大慕课平台开放共享力度,把更多高质量的慕课输送到中西部地区高校和边远地区薄弱高校。
第四,做好相关配套制度跟进。我们要积极推进建、用、学的制度建设,努力建立和完善慕课的学分管理制度保障,把制度跟进、制度保障做好、做实、做细、做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