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和人工智能助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

时间:2023-09-04浏览:10

日前,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提出了14项举措,要求各地各校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推进机制,不断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引向深入。文件明确提出推进数字化赋能教学质量提升(>>查阅文件)。数字化如何赋能教学质量提升?一起来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桑国元的观点———

项目式学习和人工智能

助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需要积极应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奋力绘制基础教育育人图景。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重点强调了教学方式的变革。其中,“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学科实践(实验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被视为“实施教学改革重难点”。确保高质量落实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至关重要。为此,需要从两个方面重点突破。

一是全面推进项目式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的有关要求,以项目式学习为重要抓手,落实学科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大单元教学、大概念教学等实践样态,从而更加有效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二是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课程教学价值。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应借助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的最大优势,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自适应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进行智能评估,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辅助。

来源:课程教材研究所,节选自中国教育新闻网《持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大家谈

编辑:高逸昕

审核:林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