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师范学院:人工智能助力师范教育创新发展

时间:2024-06-11浏览:10

  为推进“一二三四+N”高等教育体系建设,2024年牡丹江师范学院将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重点工作,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创新课程建设模式,实现首批教师教育AI课程的应用和出海,智能化服务实现新突破,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建成新型智课,彰显师范特色

牡丹江师范学院积极推动课程建设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发展。面向国家教资考试和卓越师范生需求,打造以“卓越师范教育”为核心的数智化课程群,强化AI问答、个性学习、名师授课、数智资源、智联融动,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师范课程深入融通,开启AI赋能教师教育新范式。

师范教育智课群突出教育知识与综合能力要素,推动“传统教学”向“人工智能辅助教学”转变,构建“AI+教育线上精品教师教育课程,涵盖测验的那些事”“教资考试考点啥”“‘门弄斧:班级管理必备技能”“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等教师教育全要素的4门省级一流课程,覆盖12个国家、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从教、学、管、考全方位设计教学内容,课程之间环环相扣,使学生全面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培养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职业技能,为锻造出高素质教师队伍奠定了坚实的教育基础。借助智能化技术手段,重构教学内容方法,通过对知识结构梳理、科学研判、精准教学,构建知识图谱。利用人机交互模式,提供智能引导、智能答疑辅导和个性化学习指导。依托智慧平台,强化课程展示与应用、大模型等技术驱动,为学生提供知识索引、智能问答、个性化学习路径等智慧学习模式。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支持学生运用自主学习、项目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深化“教”与“学”的紧密互动。

创新“双语”模式,推进课程出海

牡丹江师范学院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结合自身发展优势,持续深化师范教育内涵,依托“乡村教育学”黑龙江省“双一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需要,推进乡村教育融入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与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开展“中俄乡村教育研究”国际合作,聘请三名俄方院士共同组建“中俄乡村教育研究”合作团队,成立了国内首家中俄乡村教育学国际虚拟教研室。结合学科优势,实施中俄智能课程教学平台建设,为推动乡村教育研究跨越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增强了中国乡村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学校将AI技术融入到中俄双语课程建设中,借助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快速翻译、精确解读以及提供实时的语音翻译服务,丰富了学习体验、提升了学习成效、深化了文化交流,为师生带来更高效、更便捷、定制化的教育学习环境。目前,已经建成中俄双语课程,课程将在托木斯克国立师范大学、乌拉尔联邦大学等俄罗斯高校陆续上线。通过中俄双语课程出海,使优质课程资源国际共享,推动中国乡村教育走出去,用课程讲好中国师范教育故事。同时,学校与俄方高校达成共识,将俄方优质双语课程引进来,不断推进办学国际化进程。

变革服务方式,实现智助问效

牡丹江师范学院积极推进信息服务数字化转型。学校为了方便师生了解和查询信息,首推“智助问效”服务平台,该平台是一个集智能辅助、自助服务、助力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具有丰富的内在含义,“智”是指基于人工智能先进技术,“助”是指助学、助教、助管、助研新模式,“问”是指为师生提供高效的问答服务,“效”是指提高师生的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

 “智助问效服务平台试运行两周以来,师生互动量达1800余次,为师生课业查询、生活保障、网络服务等方面提供了精准化、个性化、实时化的智能交互服务,受到了师生的关注和认可。在项目调研和建设阶段,全校各部门通力合作,汇集了覆盖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高频事项内容,为师生提供了手机端、电脑端可咨询信息3600余条,实现了24小时在线咨询,打牢了智能问答工作基础。智能化项目的实施,是服务师生方式的一次变革,是推进学校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行动,极大提升了服务师生的质效。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面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部署新要求,牡丹江师范学院将以“新基建”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加强校企合作,落实黑龙江省教育数字化三年攻坚行动计划,不断深化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有效融合,积极构建“一中心两平台三大行动”智慧师范教育新模式,不断提升办学治校水平,增强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扎实推进区域高水平应用型师范大学建设。

来源:中国教育报;编辑:高逸昕;审核: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