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吴刚: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研究生培养全流程各要素

时间:2024-11-01浏览:10

全国教育大会对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系统部署,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系统阐释了教育强国建设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深刻阐述了教育强国建设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工作主线,先后实施两轮综合改革,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推动铸魂育人走深走实;以服务需求为导向,推动结构类型更加优化;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培养改革全面深化;以追求卓越为目标,推动一流大学体系加快构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目前,共设有117个一级学科和67个专业学位类别,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干领域;共有博士学位授予单位505家,硕士学位授予单位362家,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万余个。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输送了90余万名博士和900余万名硕士,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紧扣三大属性,立足六个特质,把握五个重大关系,落实五项重点任务,发挥研究生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最佳结合部的优势,构建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回答好教育强国,研究生教育何为的时代命题。

一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

经过近10年建设,双一流建设实现了阶段性目标,若干高校和学科逐步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一批高校和学科逐步进入世界一流行列,高等教育水平整体实现跃升,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方阵加速形成。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双一流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把双一流建设充分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征程中,探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的路径。要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推动双一流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不唯排名,不唯数量,聚焦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突出贡献导向,深化内涵发展,自主科学确定“双一流”建设标准。要夯实主体责任,推动“双一流”建设高校紧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等方面持续突破,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是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的学科调整新机制。

当前,我国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学科专业体系。针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主动识变应变,完善学科超常布局及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要建立重大需求精准识别机制,打造教育与经济社会深入互动的大循环格局,努力实现学科专业前瞻布局。要建立学科专业设置快速绿色通道,随时启动论证国家急需的学科专业,每年动态调整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要建立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需求触发审核机制,围绕中央关心、社会关注、国家战略急需和突破“卡脖子”需要,快速调整学科专业布局。要健全高层次人才有组织培养机制,布局专门人才培养项目,协同行业部门,集中资源开展超常规培养。要完善学科专业严控质量的退出机制,进一步压实学位授予单位责任,加大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力度。

三是深入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当前,学位法已经颁布,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要贯彻落实好学位法,特别是要把法律规定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既保证学位授予质量,又保障学位申请人权益。要建强研究生导师队伍,以思政教育为引领,构建健康和谐的新型导学关系。要深入实施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建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制定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形成有组织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新范式。要面向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灵活设置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探索丰富多元的学位授予方式。要高标准开展学科交叉中心试点建设,推动多学科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变革,打造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先行区。要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规模质量协调发展,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要更大力度推进研究生教育分类培养,探索建立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培养分类发展、融通创新机制,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要深刻把握数智时代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研究生培养全流程各要素,积极探索研究生教育教学新形态新模式,塑造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作者: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党支部书记、司长吴刚

原标题:加快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来源:中国教育报;编辑:高逸昕;审核: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