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升大学生数字素养是以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强国建设的现实之需,大学生数字素养培育对全面提升公民数字素养、营造良好数字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数字素养不仅包含大学生认知、收集和获取数字信息的能力,而且包括数据分析、交流、沟通和评价的能力,在解决数字问题中保障数字安全的能力。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数字素养培育面临“数字信息茧房”遮蔽大学生对数字素养的科学认知、“数字意识形态风险”消解大学生数字素养的道德规范、“数字鸿沟”造成大学生数字素养培育泛娱乐化等现实问题。因此,高校要牢固树立数字化思维,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与数字素养培育融合发展;建立健全数字资源共享平台,着力推进数字信息与数字素养培育协同发展;强化数字信息安全管理,加快推进数字治理与数字素养培育良性发展,为数字中国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贺信中指出,要激发数字经济活力,优化数字社会环境,筑牢数字安全屏障,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数字技术不仅为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提供全新视角,而且使人们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提升学生数字素养与能力是我国建成教育强国、建设数字强国、培养面向数字经济发展所需时代新人的必由之路。然而,数字时代大学生数字素养培育还存在“数字信息茧房”“数字意识形态风险”“数字鸿沟”等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大学生数字素养的提升及成效,也直接影响高校数字素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将数字技术、数字信息、数字治理与大学生数字素养培育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内在要求,也是数字时代培养高素质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
一、数字时代大学生数字素养的内涵及价值
数字素养是数字时代数字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数字逻辑和人工智能逻辑在数字社会学习、生活和职业发展必备的数字技能,同时,作为一种数字思维和数字价值观,它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在数字时代,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那些缺乏数字素养的个体,将无法完全融入数字时代,数字素养作为一种全新的、动态的概念,在数字时代有独特的内涵和价值,彰显数字强国建设和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数字时代大学生数字素养的内涵
随着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人类正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数字产业、数字文化、数字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新业态,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数字时代深化对数字素养内涵的认识,科学把握数字素养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对其基本构成要素的研究,是新时代高校在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加强大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的关键环节。数字素养并非简单的数字技术工具及其应用能力,更多的是人们充分使用数字信息资源和数字通信技术进行实践与创新的一种综合技能。作为数字时代所特有的综合范畴和具体概念,数字素养既包括人们在数字社会学习、积累、提炼和总结的数字技能,也包括人们在数字时代形成的数字思维、持有的数字态度、培养的数字感情等内容。从近似概念的区分来看,数字素养包括信息通信技术素养和信息素养的概念内涵,并且与媒介素养相互交叉而又不完全涵盖。数字素养是一个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概念,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数字素养可以因社会环境、文化背景,或专业、职业而得到灵活的理解和建构。立足我国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数字素养教育的有益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和中国特色,数字时代大学生数字素养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收集、获取和处理数字信息的能力
在数字时代,大学生要科学认知数字的本质、内涵及特征,正确处理个人和数据、社会和数据之间的关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数字信息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属性。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科技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在使用智能手机、办公软件、搜索引擎等数字工具,采集、获取、检索信息时要有意识地过滤和保存相关信息,在纷繁复杂的数据信息中运用相关工具和技术对相关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整理,熟练掌握运用数字工具查询、筛选、收集相关信息的技能,不断提升自身认知、收集、获取和处理数字信息的能力。
2.数据分析、沟通、鉴别和评价的能力
数据分析是数字素养培育的基础和前提,运用数字工具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在占有十分丰富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对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准确把握不同数据之间的关系,精准掌握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是数字时代大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功。与此同时,以数字工具为载体,在数据交流中传递信息、共享资源,运用数字信息表达自身合理诉求,在数字社区和数字空间中精准识别数字图像和数字符号,积极主动掌握数字信息交流、共享、处理等相关技能,在对数据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数字信息分析、沟通、鉴别和评价的能力。
3.在解决数字问题中保护数字安全的能力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及生活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数字侵权、数字不公、数字鸿沟等数字问题,这给数字安全带来严峻挑战。因此,高校要加大资金、技术和设备的投入力度,积极培养数字安全治理人才,以新兴科技为依托,以数字化手段为支撑,切实提高数字安全技术水平,及时有效解决威胁数字安全的各种数字问题。同时,大学生要树立数字化思维和创新意识,密切关注数字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创造性使用前沿数字技术解决现实问题,加强对数字安全相关理论的学习,主动掌握数字安全知识,切实维护数字安全。
(二)数字时代大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的价值
在数字时代,随着5G、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载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数字社会正在乘“数”而来并成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改变着这个世界也改变着人们的行事方式,更改变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这种认知,事关未来的“生存”。因此,数字素养培育不仅是数字时代公民素养培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数字强国建设的关键要素。
1.新时代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之需
新时代着力提升大学生数字素养,既是数字时代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也是高校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新时代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着眼未来,立足前沿技术,瞄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大学生获取、分析、运用数据的能力。因此,面向未来,适应数字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快提升大学生的数字素养,既是全面提高新时代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也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需要。
2.适应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以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等数字技术载体的普及为标志,中国已经步入数字时代,人们在通过数字平台学习、工作、娱乐、购物、社交的过程中需要具备良好的数字素养,这样才能在追求高质量物质生活的同时不断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数字空间和数字世界重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各个领域,数字素养已成为数字时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同时也是数字社会高素质人才必备的首要技能。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提升大学生的数字素养既有利于加强数字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以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带动生产力变革,也有利于释放数字消费潜能,以数字变革打造消费新高地,使社会大众充分享受数字时代带来的各种红利。因此,加快数字发展,加强数字文明和数字道德建设,提升大学生的数字技能,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公共服务水平全覆盖,对未来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推动中国从数字大国走向数字强国的有力抓手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席卷全球,世界正进入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数字世界和新产业新业态的建立,促使世界经济向数字化和信息化转变。随着我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的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数字人才在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处于核心竞争地位。然而,由于我国高校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和数字人才培养相对滞后,数字技能人才相对短缺,制约了数字素养培育的高质量发展,进而影响我国由数字大国迈向数字强国。因此,高校加快数字经济、数字技术、数字产业等相关专业学科建设,构建系统化数字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培养具备良好数字素养的专业人才,完善全方位数字人才保障体系,是新时代加快数字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支撑。
二、数字时代大学生数字素养培育的困境
大学生是数字时代的宠儿,也是数字世界的创造者和主力军。数字时代是人类迈向数字文明的崭新时代,不可否认,数字技术以其丰富的数据类型以及新型数据技术推动高校数字素养教育迅速发展,不仅有利于高校转变数字素养教育理念,进一步提升高校数字素养教育的实效性,为大学生提供智能化数字工具和数字平台,也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参与数字素养培育的积极性。但由于“数字信息茧房”遮蔽大学生对数字素养的科学认知,“数字意识形态风险”消解大学生数字素养的道德规范,“数字鸿沟”造成大学生数字素养培育泛娱乐化,不仅给大学生数字素养带来伦理困境等问题,也给高校数字素养教育带来诸多现实挑战。
(一)“数字信息茧房”遮蔽大学生对数字素养的科学认知
美国有学者认为,在“信息传播中,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公众所关注的自己选择的东西——使自己愉悦的通讯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样的‘茧房’之中”。在数字时代,由数字编码组成的数字信息被广泛应用于高校教育的各个领域,以互联网或其他数字平台为载体的数字信息不仅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也是新形势下高校推动数字素养教育智能化、信息化的重要抓手。
1.数字信息的离散性和可变性难以真实呈现数字素养
数字信息能够在网络中存储、传输并产生价值,因此,掌握数字信息技术也是高校开展数字素养教育的前提。虽然高校能够通过数字信息技术有效收集并及时处理大学生的各种信息,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数字信息具有离散性、容量可变性等特点,高校数字素养教育在收集和处理数字信息过程中始终无法真实、全面、直观地呈现大学生的数字素养,同时,数字信息可能会被分割成不同部分,信息的片面性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高校数字素养教育的价值及功能。
2.数字信息的复杂性与干扰性无法精准衡量数字素养
高校在开展数字素养教育的过程中难以摆脱各种纷繁复杂数字信息的干扰,进而影响数字素养教育的功能及成效。例如,数字信息虽然能够为评价大学生的数字素养提供参考数据,但在数字素养培育过程中无法用数字信息精准衡量他们的心理动机、情感表现、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特征。同时,部分大学生自身缺乏主动认知数字信息的意愿,在数字信息的影响下,他们往往会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数字信息,容易形成自己的思维定式,如果用数字信息简单评价大学生的数字素养,可能会遮蔽他们对数字素养的科学认知。
3.数字信息的碎片化和多样化遮蔽数字素养价值
高校在数字素养教育实践过程中,数字信息的“碎片化”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难以在“碎片化”的数字信息中准确判断并识别有价值的信息。虽然数字信息具有资源丰富、形式多样等特点,但在数字空间往往呈现出“离散特征”和“零星态势”,且高校各个职能部门职责不同,数字信息资源管理和存储并不统一,高校数字素养教育相关数字信息呈现“碎片化”和“多样化”的趋势,造成个别信息和整体信息的分割,容易出现对数字素养教育的认知偏差,导致高校在开展数字素养教育过程中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字信息的作用,也会使大学生在数字素养培育过程中产生思想认知偏差和价值认同差异化等,从而遮蔽大学生对数字素养的科学认知。
(二)“数字意识形态风险”消解大学生数字素养的道德规范
数字意识形态是以数字化呈现的、承载着各种数字主体需求的思想理念和价值倾向,承认数字意识形态并非否定意识形态的理论性,而是肯定意识形态在数字时代所具有的数实交融性、感性重塑性、集体表象性等特点。数字意识形态是数字时代意识形态发展的新形态,数字意识形态的兴起也使高校数字素养教育成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就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高校数字素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在助力新时代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等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深入剖析数字时代数字意识形态的生成机理、科学内涵、存在样态及发展趋势,不断增强数字素养教育在推进数字思政建设、提高数字育人成效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效能。数字时代高校数字素养教育面临数字意识形态风险的现实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历史虚无主义挑战数字素养教育的道德底线
当前,历史虚无主义者往往采用更隐蔽的语言和手段,并不总是将其观点和主张明确或直接地表达出来,从而避免被公开质疑。在数字时代,历史虚无主义在数字空间滋生蔓延,很多非主流意识形态随之不断蔓延并发展出数字形态——数字历史虚无主义。数字历史虚无主义以传播历史文化为幌子、以激活当代社会思潮为噱头、以构建数字文明为借口,日用而不觉地影响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念,挑战高校数字素养教育的道德教化引导作用,成为高校数字素养教育面临的内生风险。
2.数字殖民主义侵蚀数字素养教育的情感认同
数字殖民主义是“基于数字资源和技术领域的不平等,以更加多样化和更具隐藏性的方式进行意识形态演变,制造出服务于资本需要的网络族群,从而在数字空间中形成带有倾向性的群体力量”,它通常涉及对技术基础设施、数据访问和数据处理的控制。在数字时代,数字殖民以数字技术形式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理性消解和感性重塑,在数字空间滋生数字意识形态风险,侵蚀大学生对高校数字素养教育的情感认同,致使数字空间中的数字素养教育面临外源性风险。
3.数字符号线性叙事解构数字素养教育的价值认同
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道德规范必须以数字符号为传播载体,而数字符号不仅仅是一种数字工具,还是大学生传递情感和表达思想的多模态数字话语,数字符号的线性叙事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获得情感或价值自我主张的表达方式。然而,数字符号是基于数字个体在虚拟世界的交互过程中生成的,具有夸张、戏谑、隐喻等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这导致数字符号转变为数字资本所利用的最大化增殖方法,进而解构数字空间中大学生对高校数字素养教育的价值认同和道德规范。
(三)“数字鸿沟”造成大学生数字素养培育泛娱乐化
在数字时代,作为数字信息的主要受众群体,大学生是数字社会中最具创造力的青年个体。大学生在接受高校数字素养培育的过程中,由于掌握的数字知识和数字技能在熟练程度、普及应用等方面不尽相同,数字使用意识、行为、偏好等认知因素存在差异,导致大学生产生数字使用行为与水平差异的数字鸿沟。
1.“数实交融”的数字空间隐藏“数字娱乐”
作为数字时代的新边界,数字空间涵盖虚拟现实、元宇宙、虚拟社交媒体、在线平台等多个领域,作为鼓励创新和跨界合作的引擎,数字空间为推动科技创新和艺术发展凝聚动力;作为建立虚拟社交网络、分享经验和兴趣的载体,数字空间扩展了社交和互动的范围;作为模拟培训和沉浸式学习的平台,数字空间推动教育和娱乐领域发生革命性变革。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学生在数字空间可以创建虚拟身份、访问虚拟地点、与他人互动,数字空间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沉浸式和个性化的娱乐体验。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以网络游戏、视频网站、线上阅读为代表的数字娱乐产业在数字空间滋生蔓延,这些数字娱乐内容的日益丰富和多样化,深刻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2.数字信息的普及与应用催生“数字沉迷”
虽然高校数字素养培育的智能化、信息化转向在一定程度上延展了数字教育场景,但由于受经费、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高校数字素养培育的普及应用率还存在普遍偏低的状况,例如,数字技术与高校的数字素养教育课程建设尚未充分结合,数字信息在提升高校数字素养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同时,数字空间在高校数字素养教育与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重要价值有待进一步发掘。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数字素养教育可利用的数字信息也不断增多,受大数据算法推荐等技术的干扰,一些数字平台通过算法使用户沉迷于数字空间难以自拔,部分大学生在接受数字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容易陷入“数字沉迷”的泥淖。
3.数字资源配置失衡加剧“数字鸿沟”
由于大学生所处区域、学校的数字素养培育水平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在数字化资源平台获取、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设备更新换代、高技能人才引进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大学生的数字物理鸿沟。大学生在购买和使用数字产品时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但受经济条件、家庭环境、学校实力等因素影响,并不是每一位大学生都有机会接受数字素养教育、获取并使用数字工具,这可能会使大学生数字价值观念产生偏差,从而滋生数字意识鸿沟。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软硬件设施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普及应用,大学生对数字信息的认知、掌握数字技能的动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也会加剧数字技能鸿沟的产生。在数字素养培育的过程中,由于大学生的专业背景、兴趣爱好不同,掌握的数字工具操作、数字信息处理等技能的熟练程度不同,形成相应数字技能使用习惯就会存在差异,不同的大学生在掌握和使用不同的数字技能时,也随之产生数字使用鸿沟。总之,数字信息技术在普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数字鸿沟”不仅遮蔽高校数字素养培育的时代价值,也使大学生在“数字鸿沟”的裹挟下更容易追求碎片化、娱乐化的信息内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大学生精神境界的提升和思想认识的深化。
三、数字时代大学生数字素养培育困境的应对之策
数字素养是一个跨领域、多维度且持续发展中的概念与实践体系。为了有效消除数字时代高校数字素养培育面临的现实困境,高校数字素养培育需要与数字技术、数字信息、数字治理紧密结合,既思考数字与人文的统一,又重视数字素养培育特殊性与包容性的统一。这就需要在数字时代牢固树立数字化思维理念,积极构建数字资源共享平台,进一步强化数字信息安全管理,在多元共治中使数字技术、数字信息,以及数字素养培育在更广领域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协同和良性发展。
(一)推进数字技术与数字素养培育融合发展
作为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数字技术为高校数字素养培育提供宝贵资源,在提高高校数字素养培育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优化工作机制、创新教育方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牢固树立数字思维,积极运用数字思维提升工作效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推进数字技术与数字素养教育融合发展已成为新时代高校开展数字素养培育的必要条件。
1.科学把握数字科技发展趋势,充分运用数字前沿技术
高校数字素养培育应紧跟数字科技发展趋势,紧盯数字前沿技术,把握时代大势、顺应时代潮流,充分掌握并积极普及应用数字前沿技术,教育引导大学生把学习和运用数字技术作为一门基本功。在高校数字信息采集、分析、评价等方面,数字技术具有便捷性、精准性、高效性等独特优势,高校数字素养培育主客体在意识层面应主动接受、积极学习、广泛应用数字相关技术,进而为做好高校数字素养培育工作提供强大的数据、信息及技术支撑。
2.加强数字变革创新,积极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
数字变革与数字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当前高校数字素养培育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坚持问题导向必须树立数字化教育理念,科学遵循数字素养培育的基本规律,将数字素养培育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实践全过程,以数字素养培育促进教育理念更新和教育模式变革,推动数字素养在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理念是一切行动的源动力,高校教师在开展数字素养培育实践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充分运用数字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以实际行动推动高校数字素养培育健康发展。
3.搭建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全力推进校园数字文化建设
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搭建数字素养培育平台,对大学生数字素养状况进行过程与结果评估,引导大学生积极利用数字思维,增强学习和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文化是行动的基石,良好的校园数字文化建设是完善数字素养培育与服务的有效载体,高校在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数字文化活动过程中,不断完善校园数字化基础设施,积极支持校园数字化社团发展,通过组织和开展数字化科普、竞赛活动激发校园数字文化建设活力,以大学生数字教育平台助力校园数字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推进数字信息与数字素养培育协同发展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资源共享平台依托优质教学资源库,解决数字素养教学资源离散化孤岛化、数字共享资源使用效率低、数字教学资源体系薄弱等问题,通过营造开放合作的数字教学与学习空间,实现数字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为推动数字信息与数字素养培育协同发展提供新动能。
1.充分运用数字教育资源,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字价值观
作为教育的新工具和新媒介,数字教育资源以其跨越时空限制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促进教育创新与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数字教育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保证其质量和内容的权威性,就要积极妥善处理好数字教育资源与数字素养教育在协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多主体、多要素等问题,在充分挖掘和运用数字信息特殊价值的同时,积极关注大学生的实际使用状况,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字素养教育教学体系,大力弘扬数字品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挖掘和运用数字资源共享平台的功能和价值,营造良好的数字发展环境,切实增强大学生认知和获取数字信息的能力,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字价值观。
2.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载体,建立健全数字素养培育体系
课堂教学蕴含教师的数字素养理念、知识、能力等要素,深刻影响学生数字思维素养的培育效果。一方面,在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过程中着力提升大学生数字素养,将数字中国建设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将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数字文化、数字产业等数字化基本知识向大学生做好宣传和普及,切实增强以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数字素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价值多元化和隐性价值观是数字信息与数字素养培育协同发展面临的一个复杂问题,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就会出现价值偏差,进而影响大学生对数字素养培育的科学认知。因此,高校要不断创新数字素养培育手段,用全面、发展的观点正确看待数字背后隐藏的价值观,积极探索“互联网+教学”“大数据+课堂”“人工智能+数字”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数字资源共享平台,以数字化教学手段切实推动大学生数字素养培育,实现数字信息与数字素养培育的协同发展,切实推动数字素养教育融入教材、融入课堂、融进头脑。
3.开设数字素养通识课程,将数字素养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教学
数字化、智能化是新时代数字社会的显著特征,高校要增强数字素养培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就要通过加强数字素养通识课程建设,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了解数字技术、数字产业、数字经济、数字文化等基本常识,以宽阔的国际视野及时关注新一代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把握好新一轮数字技术革命和数字产业变革机遇,将最新的数字知识、数字技术、数字信息等元素融入相关专业课教学,引导大学生树立数字意识和数字思维,加快推进数字信息、数字素养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
(三)推进数字治理与数字素养培育良性发展
数字信息在高校数字素养教育普及和应用的过程中具有可视化、可量化等鲜明特征。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信息技术也随之贯穿高校数字素养培育的全过程,同时,数字空间隐私信息的泄露和数据的滥用会威胁人与技术、人与数据的自由关系,各种庞杂的数字信息也会随之涌入数字素养教育,给高校数字信息安全管理带来严峻挑战。因此,在推进数字治理过程中,要重视数字素养培育的良性发展。
1.建立健全数字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筑牢信息安全屏障
数字信息安全是保护个人隐私、保障数据安全和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基础。筑牢数字信息安全屏障,一方面,要探索建立数字信息安全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深化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数字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另一方面,严格规范数字信息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运用流程,定期对数字信息开展安全监测,使数字素养教育主客体在安全、规范、科学的指导下使用数字信息,避免出现不规范使用数据和数字信息泄露的情况,切实保障数字信息安全。
2.加强数字信息安全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信息安全防护水平
筑牢信息安全屏障、提升信息安全防护水平,没有一支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是难以实现的。加强信息安全人才队伍的培养,发掘、聚集和吸引高素质信息安全人才,是促进信息安全技术创新、提升信息安全防护水平的关键。为此,精准化、常态化、系统化推进信息安全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专业人才队伍运用数字信息和数字技术增强数据安全保障的能力,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数字信息安全人才队伍,是推进高校数字治理与数字素养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
3.重视数字伦理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过程,也是重塑数字社会中数字伦理的过程。作为数字时代需要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数字伦理在推动数字向善、防范数字风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数字产业、数字经济及数字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数据造假、隐私泄露、垃圾信息等数字伦理问题,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数字伦理教育,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引导大学生辩证看待数字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带来的社会变革,在课堂上普及相关数字伦理知识,提高大学生对数字信息的辨别能力,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数字社会伦理秩序。
四、结语
高校数字素养培育既是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高校数字素养培育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教育理念革新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总体而言,数字时代高校数字素养培育要牢固树立数字化思维、建立健全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强化数字信息安全管理,积极推动数字元素与高校数字素养教育融合发展、协调发展及良性发展。为此,高校需要积极转变数字素养教育理念,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数字素养教育的有益经验,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科技为依托,打造立体化数字人才培训机制,全面推动高校数字素养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蒋富强、闫超阳,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安徽芜湖241002)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编辑:高逸昕;审核: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