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  业界动态

“人工智能+思政”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发布人:高逸昕时间:2024-10-28浏览:10

人工智能作为驱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引擎,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高校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阵地,不仅要引领这一教育变革,还要不断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创新型技术人才。

当前,人工智能为思政教育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和驱动力,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注入了新活力、扩展了新范式。拔尖创新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革新的核心要素,是人才资源中最关键、最稀缺的顶尖部分,对于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大意义。他们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往往对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个性化需求较强,更加重视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思政教育必须与时俱进,紧扣拔尖创新人才的特点,准确把握人工智能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规律,通过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教育,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1.教学理念守正创新

在教学理论上,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教育既是对传统思政教育理念的守正,实现了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也是对思政教学模式的创新,以主体、过程、空间等创新方式摆脱了教学困境。人工智能的算法技术并非单纯的工具技术,而是蕴含明确价值取向的新兴力量。因此,高校要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突破西方国家算法技术优势,解决我国“卡脖子”难题,将拔尖创新人才的独立行动转变为有组织的科技创新和产业革新行为。

从内在逻辑看,人工智能的数据和算法将深刻改变高校思政教育的方式。教育者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的海量数据,更全面地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掌握其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变化,进而匹配相应的思政教育资源、思政元素。通过立足专业基础,厚植拔尖创新人才的家国情怀,培树全球视野,培育精益求精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立志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

从外在逻辑看,人工智能构建高校思政教育人机协同的智能系统,使思政教育的育人内容和方式由传统的“链接式教学”向“互嵌式教学”转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人工智能的教学情境中更加平等和开放。

2.教学内容因“智”而新

在教育供给侧,人工智能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生成并提供海量的知识内容和教学数据信息,与传统教材内容形成立体知识网络,逐步建立思政教育的“数字知识库”。

在教育需求侧,人工智能通过数据分析、整合、共享及评估等方式,识别受教育者的学习状态和学业水平,对人才培养进行实时评价,并与传统教育感知相融合,共同构建智慧教育生态,逐步建立思政教育的“智能评价库”。

在教育主客体交互环节,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维度、智能化、科技化的全立体复合式教学场景平台。以虚拟仿真技术搭建虚拟场景,可以使思政教学从物理空间拓展到多维空间,增强课堂活力。

通过上述“两库一平台”的搭建,可以大幅提升思政教育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例如,利用智能化在线学习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活动,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扩展现实、信息可视化等技术,发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资源在计算上的全面性、准确性、系统性优势,监测跟踪线上线下展现的各种价值观交锋对抗、接纳互补、碰撞融合等动态过程,以便及时对思政教育各环节进行结构优化与功能升级。

3.教学形式乘“智”而上

拔尖创新人才的思维更活跃,个性化需求更强,对教育的精细化水平要求更高。

因此,我们一是要利用人工智能对思政教育的内容生产、过滤和推送等环节进行精准定位,实现课程的个性化定制。思政课教师通过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精准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习惯,实现教学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二是要根据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实施环节的特点,将人工智能技术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并持续优化教学过程。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教育过程的监测和分析,结构化搭建预测模型,实时进行教与学的调试,做到教学匹配度的最大化。

三是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思政理论进行形象化诠释,使思政教学成为能让学生真实感触和体验的教育场景,开创一种新的主客体“共在”模式,进而更有效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比如,高校借助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将学理性较强的理论概念变得形象直观、有理有趣,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升思政课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4.教学载体依“智”而为

思政教育越立体、越直观,越能吸引人、启发人。人工智能化的教学载体为思政教育教学提供了更便捷、高效、优质的支持和保障。

因此,我们一是要顺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强调跨领域、跨学科性的特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学术联系,实现思政内容与跨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特别是与学生成长发展相关的学科,比如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二是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思政教育及时捕捉热点、发现并分析问题,结合问题与实际需求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实时优化,使其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三是要加强算法设计、模型搭建、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培育与应用场景的实践,深化师生对人工智能技术内涵与应用情境的全方位理解,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虚拟场景与现实场景的衔接,在虚拟式、交互式的学习场景中,内化抽象的价值观,从传统的“宏大叙事”和“大道理”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向启发受教育者主动探索的教育叙事转变,切实提升教育实效性。

来源:中国教育报;编辑:高逸昕;审核: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