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  业界动态

以更长的尺度、更宽广的视野看待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工作

发布人:马晓芸时间:2018-04-16浏览:423

来源:张爱龙


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 联盟组织实施的“中西部高校基于慕课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项目,主要目的是推进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均衡化,帮助中西部高校借力慕课资源,探索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中西部30多所高校参与了项目试点工作,经过两年时间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成绩令人振奋。

联盟不但研究慕课的建设与应用,而且组织专家力量对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问题、计算机教育教学问题,进而对整个高等教育问题进行了积极深入的探讨,这是值得肯定的工作。我们应该以更长的尺度、更宽广的视野看待高等教育,看待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工作。

回顾近30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1993—1998 年这五年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段黄金时期。

第一,出台了教育规划纲要。对未来一段时间的教育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一些很好的理念、思路和措施,到现在还有重大影响。其中,特别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要遵循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八字方针,非常全面,而且那段时间确确实实是按照这八字方针健康、有效地发展。

第二,启动了“211工程”建设。“211 工程”的含义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立项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程。不管它们原来是不是重点大学,都可以根据需要去重点建设它。从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出发,体现国家意志。“211工程”建设的思路就是“一部一所”“一省一所”,在边远地区也部署了重点建设大学。“211 工程”理念是非常先进的,如果说有不足的话,一是支持的力度不大,因为当时的经济环境所限,财力不足。二是持续性不够,虽然建设了三期15年,但持续不够。三是往下推得不够,只是中央层面建设100所高校,最后实际扩大到116所。其实,各省完全可以按照同样的思路,有目的、有计划地重点建设一批高校, 提升本地区的高等教育水平。

第三,出台了《高等教育法》。这是一部很好的法律。它的核心理念是我们怎么办大学,高度概括就是十个字:“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面向社会”是办学方向,“依法”是行为准则,“自主办学”是学校运行机制。但是,我们面向社会、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学校办学自主权不足,这十个字的核心理念还可以落实得更好一些。八字方针和十个字的高教法内涵,在30 年后的今天,仍然是我们要贯彻的改革发展方针。

第四,高校招生收费制度改革。大学原来有公办、委托培养、自费生三种招生形式,后来进行招生收费制度改革,进行并轨,全部改成收费。这次改革的理论依据是:高等教育提供的产品是准公共产品,它有公共产品属性,还有一部分个人产品的属性;通过接受高等教育,个人能够获得技能,获得知识,获得水平的提升,可以为将来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打下工作基础。既然是准公共产品,学生、家庭就要参与成本分担。改革的结果是,高等教育主要仍由政府投入,个人承担一小部分教育成本。这项改革一直影响、延续至今。

第五,组织实施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这一大规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后来结出了丰硕的教改成果,包括出版了一批高水平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为保证和提高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重要基础。

这就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黄金五年”。其后,从1999年开始,高等教育开始大规模扩招,以后十几年持续扩招。这项改革客观上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但随之也带来校舍不够、办学条件不足、教师缺乏等问题。有鉴于此,我们开始了后勤社会化改革,把社会力量引进高校,让它们办食堂、盖学生公寓。但由于中国的具体国情,后勤社会化并没有完全走下去,有一些已经社会化了的,后来又退回了。在这项改革的前后,还伴随着关于教育产业化的一些争论。

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亟需投入。但招生收费制度并轨以后,除了一部分后勤社会化以外,大量的社会资本、各方面的投入进入不了高等教育系统。怎么办?这时候提出用新体制新机制举办高等教育,即后来的独立学院。就是采用新机制,由社会资本与大学合作办学,按照准成本收费。学生自己交费上学,但又不同于原来的自费生。新机制办学有本科、有高职,由于本科单独安排在第三批录取,所以也叫“三本院校”。这种办学形式发展很快,形式多样,最高峰的时候有300多所独立学院。它们依托于原来的母体高校,又明显区别于原来的母体高校。接下来,为了规范办学,国家要求这批学校在管理、师资、法人代表、财务等八个方面实现独立。前几年,我们又提出了让具备条件的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与原来的母体高校彻底脱钩,同时设立了为期五年的过渡期。现在过渡期快过去了。到目前为止,只有五六十所学校从独立学院转变成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还有两百六七十所独立学院仍然独立不了。这批学校目前在校学生有两百多万名。不能独立的最主要原因是师资条件还达不到独立设置的标准。这是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带来的一个问题。

全面回顾近30年高等教育的发展,我个人有三点判断:第一,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第二,高等教育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培养出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了最近20年中国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支撑了一批高精尖技术和一批重大工程;第三,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仍很多。

我个人认为,我国高等教育目前的主要问题是:

首先从规模上看,我国高等教育经过近20年的发展,到2016年年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正在快速超越大众化阶段,向普及化阶段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一个以精英教育为特征的高等教育体系,变成一个快速迈向普及化的高等教育阶段,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预计未来三四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进入普及化阶段。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3700万人,全球第一;高校数量约2880所,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有双向支撑作用: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强大的支撑作用,甚至是有根本性的作用,因为它提供了人力资源和科学研究成果,对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支撑能力。同时,经济社会发展的形态和阶段性特征对高等教育也有重要的影响。高等教育规模与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可能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情况。

其次,高等教育结构存在一些问题。区域结构、科类结构和层次结构可能都存在一些问题。区域结构方面,东部高校集中、中西部高校相对较少。科类结构方面,真正的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门类,培养能力不足。最近提出加快建设“新工科”,工科要服务于制造业人才培养,要面向新产业、新技术、新需求。现在有的高校快速发展的是办学成本低、容易上手、门槛低的专业,只讲容易办学,不问社会需求,学科专业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特色。层次结构方面,现在的层次结构呈橄榄形,高端的很少,专科也不多,本科硕大无比。从投入的角度看,2016年全国用于高等教育的投入是10000亿元,其中用于高职高专的只有1800亿元,占18%,高职高专教育与本科教育相比是不对称的。

再次,高等教育质量存在问题。现在,有一些毕业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缺少家国情怀,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乃至对国家责任感淡漠。还有一些学生实践能力比较差,缺乏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高等教育为社会输送的应该是合格的毕业生。

所以,全面地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和重要的成就,但也面临一些问题。要真正尊重教育规律,认认真真地发现真问题、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问题,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十三五”期间,面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和任务,高等教育领域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第一要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贯彻这一根本任务;第二是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第三要对学科专业结构进行调整,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推动一批有条件的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第四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第五要推进协同育人,把社会各种资源利用起来,形成协同育人,共同发展,重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第六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第七是“双一流”建设;第八是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第九是对口支援。这些工作里面有两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个是创新创业教育,一个是信息技术。这两项工作对整个高等教育体系有着重大的融合作用及牵引作用。

信息技术对教育有着革命性的影响。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将在更新教育理念、重塑教育生态、变革教育方法、重构教育内容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果说2013年是中国高等教育慕课元年,我国较外国也就晚了12年,应该说是同时起步的。但是中国慕课起步以后,与美国慕课的发展有着显著的不同。美国慕课主要是面向社会学习者,以此来提高学校的社会声望,而且主要以自由和自发的形式进行。我国慕课一开始就被赋予了特定的任务,主要是面向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同时兼顾社会的学习者。慕课在自由发展基础上得到了有组织的推进。

教育部在2015年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这个《意见》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建好、用好、管好”六个字。建是基础,用是目的,管是保障。今天会议讨论的教改项目虽然只是一门课的改革,但对落实《意见》的指导精神,对于推动慕课的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这项改革具有方向性和示范性。希望大家进一步重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同时,认真总结基于慕课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加以推广。

回到今天的会议主题,我有三点希望:第一,希望有更多的明星老师建更多的好课。第二,最重要的是要有更多的学校、更多的人去用这些好课,这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也是联盟在集中精力做的一件事情。第三,希望同时进行一些基于教育学原理的人才培养规律的研究。慕课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它发展、推广当中要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只有通过研究,把问题想清楚了,才能更好地推进。这也是为什么去分析梳理高等教育发展脉络的一个理由。要把尺度放长一点、视野放宽一点,认真、扎实开展一些研究。我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教改的发展,经过教学实践的反复锤炼,今天在建的在线开放课程未来必定能诞生一批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优质课程。这也是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给我们的启示。

联盟在总结项目经验时有一个观点,我特别赞同:“互联网技术可能造成新的鸿沟,加剧高等教育资源和高校教学水平的分化;但利用得当,互联网也可以成为桥梁,助力中西部高校在网络空间跨越地域的限制”。所以,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变数字鸿沟为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桥梁,这是一项特别有意义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