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  业界动态

2024高校如何走好教育数字化新赛道?

发布人:时间:2024-04-18浏览:10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如何强化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教育数字化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是建设教育强国应有之义。

  2024开年,一系列重要指示为高等教育数字化新一年发展指明方向的同时,也为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1月初,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强化高等教育龙头作用。不断开辟教育数字化新赛道。坚持应用为王走集成化道路,以智能化赋能教育治理,拓展国际化新空间,引领教育变革创新。

  1月底,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召开。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指出,中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将从联结为先、内容为本、合作为要的“3C”走向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的“3I”,突出应用服务导向,扩大优质资源共享,推动教育变革创新。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并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教育”。

  不久前,中国教育报发布《2024年度十大教育热点前瞻》,“提升高等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在教育数字化国际化绿色化方向上开辟发展新空间”位列其中。

  高等教育数字化,这项复杂的系统性、创新性工程,需要我们从全局着眼、落实关键举措,以求进一步突破。

01

数字化的两年:

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势赋能

  党的二十大以来,教育数字化成为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2024年,也是教育部推动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第三个年头。过去两年,围绕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政策指示陆续出台,驱动教育改革进程不断加速。

  回顾2023年,高等教育信息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并逐步向教育数字化迭代,在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整合、教学方式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推动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1月,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闭幕式上正式发布了全球数字教育发展指数和《中国智慧教育发展报告(2023)》。数据显示,在过去三年,我国在数字资源建设应用、数字素养培养、数字教育体系构建3个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指数排名从24位跃升到第9位,前进15位。

  报告认为,2023年我国出台了纵深推进、横向联结的政策网络体系,确保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落到实处。大体可以分为八个方面: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以数字化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二是强化平台支撑,建强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三是夯实数据基础,建设教育数据关键设施和资源体系;四是深化应用创新,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改革;五是优化治理流程,有效提升教育治理数字化水平;六是提升服务能力,增强教育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七是加强基础保障,推进基础设施升级和师生素养提升;八是深化国际交流,构建良好全球数字教育生态。

  作为排头兵,高等教育在数字化进程中逐渐展现出新的发展面貌。教育部教育数字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表示,高等教育数字化的新特征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借助5G、大数据等技术,学习环境正经历智能化升级,打破传统时空限制,提供沉浸式互动学习体验;二是区块链及生成式AI技术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推动教育资源制作与分发模式创新;三是数字技术提升师生素养,教师角色转变,聚焦互动教学与立体化知识建构,强调学生高阶能力培养;四是智慧教学模式兴起,通过AI助教等工具形成“师—机一生”新型教学结构,实现个性化教学与学习过程优化;五是教育评价趋于多元科学化,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全面可视化的评价体系,支持个性化精准评价与服务。

  那么,具体来看,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的现状如何?今年2月,一份来自行业内的《2023年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发布,报告结果显示:一方面,高校校园网络的承载能力不断提升,成为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坚实底座。但高校仍有较大潜力提升校园网出口带宽,带宽接入量与“十四五”计划仍有一定差距,部分校园网高峰期出口带宽利用率较为饱和。此外,高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深化,以提高教育管理效能,高校网络信息化运维服务需求旺盛。

  另一方面,信息化助力高校科研创新,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科研强校引领算力平台建设,主要支持计算机领域的应用,其次是生物学、物理学和材料学等方向。云计算已较广泛地应用在教学应用中,服务类型多样,其中在课程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和招生系统中采用云服务相对较多。此外,高校不断强化网络安全工作,持续在网络安全方面投入,关注网络安全服务,稳步推进数据灾备工作,已具备风险防范意识。

  基于以上发展现状,高校数字化应从哪些关键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值得深入探讨和重视。

02

与智能化交融共生

激发数字全新动能

  3月,“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教育领域来说,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与驱动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它正在引领我们重新构思并构建未来教育发展的崭新模式。

  “对我们教育系统来说,人工智能是把‘金钥匙’,它不仅影响未来的教育,也影响教育的未来,这里有机遇也有挑战。”怀进鹏部长在民生主题记者会中表示,要想更好地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就必须积极拥抱科技与产业的变革,主动拥抱智能时代。

  那么,当前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对此做出总结:智能机器从知识生产的辅助者进化为与人类并驾齐驱的“新生产者”,将在招生和就业数字化、学科大数据知识建设、专业知识图谱、数字化教材建设、决策智慧化辅助、国际教育公共服务数字化等六大工程为未来教育赋能。

  伴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不断深入应用,对于师生所需素养的标准和期待正不断提升。关于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中“转什么”和“怎么转”的问题,教师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相较学生智能学习素养具备“先天优势”,传统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更为迫切。

  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特设“教师数字素养与胜任力提升”平行会议。教育部副部长陈杰在会上指出,面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和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的挑战,必须把数字素养与胜任力作为教师的必备素养,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助推教学质量提升。

  对此,有两个要点需要注意:一是正视教师数字素养面临的多重挑战。澳门城市大学校长刘骏认为,学习和实施新技术的时间和资源有限,对采用新技术犹豫不决,基础设施不够完备,缺乏充足的、高质量的数字素养专业发展机会等,是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所面临的阻碍。

  二是要让数字素养提升回归教育本质。教师数字化转型不能忘记本职工作,要在传承创新中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终身教授袁振国认为,数字化转型要促使教师回归本职工作,把精力和才智用于和学生思想的沟通、关注情感的交流和生命的对话,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同时,“数字教师”也将更加真切地走进课堂。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总工程师张紫徽表示,2024年,“数字教师”这一概念将不再仅仅停留于理论探讨,而是在实践中广泛应用起来,数字教师的引入将进一步推动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此外,科研仍是高等教育最主要的竞技场。“人工智能技术经过60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在数据和算力均足够丰富的条件下,已经成为推动科研和生产的利器,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专家李国杰认为,机器开始涌现智能,人机智能互补成为科研的新模式,科研更加依靠以大模型为特征的科研大平台。

  可以预见,2024年,将是智慧教育与各类新兴技术全面深度融合并加快创新应用的一年。

  的确,数字校园不是只有课堂,AI的广泛应用才能体现出技术革新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产出。“多所高校在2023年相继推出了基于大模型的校园应用,2024年将是生成式AI与校园场景全面融合的一年。”北京理工大学网络信息技术中心主任李志强表示,智慧教学将注重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教育资源的智能化配置和优化,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2024还要重视打造可感知价值输出的创新载体‘AI伙伴’。”郑州科技学院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中心主任李振峰认为,信息化的最终愿景在于实现“资源复用,价值递增”的核心效能,并设想每位用户都能拥有一个随身携带的AI助理。

03

应用、共享与创新

全方位赋能服务师生

  无论理念和体系如何完善,实践应用都是检验数字教育成效的关键标尺。怀进鹏部长强调,“应用是检验数字教育成效的试金石,师生和社会的好评是衡量数字教育的最高标准。”

  放眼全球,“数据”再次成为2024年EDUCAUSE十大教育话题中的高频词,占十大教育话题的一半之多。其中包括改进数据质量和治理以推动做出更好的决策,用数据赋能决策者来解决招生危机,深入挖掘数据来改善学习并提高学生成功率,简化流程、数据和技术来降低管理成本,用技术和数据助力决策成为未来财务关键等。

  不可否认,自教育领域大力推行数字化进程以来,“数据”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国高校正在不断建立和完善数据治理体系,以求通过全面提升数据质量、透析数据变化,来助力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智能决策。

  步入2024,高校数据赋能与共享迎来新的机遇。1月,教育部公布国家教育数字化大数据中心已起步建设,今年重点建设数据治理平台。这将对推动教育治理高效化、精准化,促进教育决策和教育管理方式变革起到关键作用。

  此外,“2024年高校数字化建设应推动数智融合,深度挖掘数据要素价值。”李振峰认为,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全息技术、混合现实、5G等新兴技术的加持下,构建智能化学习环境,汇聚全场景、全周期、全域数据,对学习基础、学习过程、学习评价进行建模分析,深度挖掘数据赋能人才培养的“黑盒”。

  北京师范大学校务数据管理中心主任兼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刘冬雪表示,2024年亟待推动数据赋能,发挥数据“乘数效应”,使数据与业务、决策充分融合,发生“化学反应”,进而成为高校治理体系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剂。传统的IT架构早已经不能满足学校对于智慧校园的建设需求。

  为进一步提升应用和服务质量,云原生技术和应用架构的重要性再度得到凸显,并被着重强调。

  云原生技术能更大程度上帮助教育机构随需而变、敏捷迭代,与AI、大数据、边缘计算的有机结合,更是可以有效实现系统架构的统一、数据的统一治理,共同为加快高校智慧校园的敏捷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哈尔滨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杜军认为,2024年,将会推动云原生从单点验证到广泛应用。将有更多高校改变传统数据中心和应用中心的建设模式,在云原生标准体系的指导下,采用云架构,提升数字化基础能力、运维能力和服务能力。“校园上云”将不再局限于公有云,而是兼顾算力、数据、安全、隐私、审计等各个方面,进而形成更完善的建设模式。

  南京理工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处长李千目也同样认为云原生会成为2024年的高校发展数字化的重要着力点。他表示,云原生开发支持使用自动化工具、云服务来快速构建可扩展的应用程序。高校不必投资于昂贵的物理基础设施的采购和维护,同时又能够构建弹性强且高度可用的应用程序。

  据了解,云原生架构的应用,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还需要组织架构的调整,尤其是在高校,信息化部门的职责和组织架构都需要进行调整。这无疑对高校体系化推进数字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然,高校根据各自具体情况,无论选择何种数字化发展路径,都应依据标准化原则进行布局和建设工作。杜军表示,要重视推动从数据标准到全面标准体系的建设转型,要深入研究全局IT要素在数字化应用场景中的价值与关联,推动全面化、精细化的标准体系建设。

  “数字教育的未知远大于已知,我们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探索,更多的思考需要实践。”怀进鹏部长为教育数字化创新性发展指引了更深远的方向。一个更加聚焦学习者需求,更为开放包容,更具融合性和韧性的数字教育未来,已成为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的美好愿景。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